布依族文化历史习俗

2023/1/3 来源:不详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饮食、衣着等属于物质文化;语言、文字、文学、歌舞、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

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可以让我们对自然、对生活产生许多启迪。邀您一起走近民族文化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

大楠竹图腾柱

竹子生长旺盛,古时被布依族先民奉为图腾。布依族的人生礼仪诸如“搭花轿”、“出生礼”、“老人逝世超度”等仪式流传至今。在布依族祖先崇拜的大型仪式“古夜王”中,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大楠竹图腾柱,象征布依族先民崇尚万物并生并茂。

人口分布及文化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语借词。

布依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一般使用汉文,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拼音文字方案。该方案经过两次修订,现在布依族地区重点推行。

服饰特征介绍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的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特色传统手工

布依族工艺美术主要有蜡染、刺绣、织锦、竹编、织染及陶瓷和雕刻等。编织品如荔波竹席和平塘斗笠,驰誉四方。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

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布依族蜡染图案,常见的有蕨菜花,团花、小花。还有铜鼓纹、旋涡纹、水波形、连锁形、鸳鸯、双喜双寿等。图案连续对称,民风浓郁,古朴典雅,以蜡裂的冰纹奇特和画工精致而驰名中外。

蜡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时装。目前各种蜡染工艺品已是中外游客追求的时尚。

黄果树地区民间蜡染源远流长,以石头寨为例,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妇女人人能画蜡,故名“蜡染之乡”。

布依族艺术

布依族八音坐唱(简称布依八音)主要流传在黔西南州布依族聚居地区的说唱艺术。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多时可达14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镲、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在说唱中讲述故事,传递情愫。男生多采用高八度;女生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所以在演唱时,不仅使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增加了演唱的情趣。

据史料记载,布依族八音前身属于宫廷雅乐,从唐宋时就开始流行。以吹打乐为主,逐步完善后的布依八音以丝竹乐为主进行演奏,既有宫廷音乐的雄伟、庙堂音乐的威严、又有布依族古老音乐的神韵。

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迎客调》、《敬酒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十余个。

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

年,黔西南州布依“八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勒尤,是音译。布依语“勒”作名词为唢呐,作动词是追和选择之意。布依语“尤”是指情人。因而“勒尤”可直译为“选择(或寻找)情人的小唢呐”,它像唢呐一样吹奏,又可发出蝉虫悠悠的声音。

勒尤由管身、簧哨、共鸣筒等部分组成,全长50厘米左右。管身多采用泡桐木、花椒木或橄榄木制作,上细下粗、两端通透,呈锥形管状体,管身正面开有五或六个圆形按音孔,以五孔者较为常见。是布依族人民独创的民间传统乐器。

年,布依族勒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铜鼓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

铜鼓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联系在一起。“铜鼓十二则”又称“铜鼓十二调”,即铜鼓演奏的十二段乐曲。主要表达了一年十二个月中,布依人民劳动、生产及生活的情景。

年,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的“布依铜鼓十二则”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依戏是一个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戏曲剧种,属于傩(发音同诺)戏类。布依语称谷艺,无需搭设舞台,平地即可演出。

布依戏中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形式活泼,风格质朴。布依戏的各个角色都戴着别致古朴的面具(脸壳),成为别具特色的一个民族戏剧种。

年布依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要节日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吃新节”(尝新节)、“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年,“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期盼五谷丰登。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说古唱今,并伴有各种娱乐活动。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布依族经济

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土地肥沃的河谷、坝子,他们利用上述气温及水利条件,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江边盛产大楠竹。林木有松、杉、青杠、白杨,梦花树等,是制造蜡纸和过滤纸的优质原料。并出产杜仲、天麻、五倍子、黄草、麝香等贵重药材。水产中鱼类很多,娃娃鱼(大鲵)是稀有的国家保护动物。

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尤以煤矿、金矿、锑矿、磷矿著名,各县市均有丰富的煤矿储藏量,故有“西南煤海”之美称。

布依族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这里有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花溪、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清镇的“红枫湖、百花湖”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已经成为中外友人和旅游者考察观光的胜地。旅游业正在成为布依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