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丨戒烟

2023/3/18 来源:不详

白癜风土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40917/4475491.html

九四年,是入伍的头一年,一个刚离校不久的新兵蛋子。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相聚在一起,争着抢着掏出各自家乡的“特产”---地方烟,在“来一根”、“尝尝看”、“吹吹玩”的热情“招待”下开始吸上几口。没有“大回龙”、“吐圈圈”、“扣烟灰”、“弹烟头”的上乘功夫,吸一口吐出来,不深吸。有人散烟就接,没人散也不抽,不主动买烟抽,平静的度过三年军营生活,庆幸抽烟没上瘾。

因家父抽烟(烟瘾不大,闲时抽两根),于是从小便接触各式各样的香烟(牌子),从七八十年代的“东海”、“大前门”、“牡丹”、“玉猫”、“”、“大重九”、“人参”、“佛子岭”、“大江”、“金叶”、“寿星”、“黄果树”……到九十、两千年代的“红梅”、“阿诗玛”、“红塔山”、“迎客松”……再到现在的南京、苏烟、利群、皖烟、黄山、中华……从起初的烟斗、白纸包到过滤嘴,从软包到硬包,从粗烟到细烟,从外烟到国烟,见证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从外地回来总要带些农村人没见过更没抽过的稀奇古怪的“外地烟”,不带几条烟回来散散那是没面子的事,大有没出息混不开的意思。

上初中时,一度流行收集“火柴皮”、“香烟壳(盒)”,同学之间相互攀比,你收了多少,我有哪些“绝品”,可交换,关系好的话还可转让。有一次路过粪窖,眼前一亮,一个没见过的牌子飘在面上,用小树棍扒拉扒拉上来洗干净压平晒干。有抽烟的熟人便是我们的“目标”,会被“盯上”的,要么热情地张罗着一根接一根的散发,要么干脆倒出剩余的烟,扒下“外衣(外壳)”剩个“内衣(锡纸)”算是手下留情了。简直到了疯狂、着魔、不择手段的地步,有收集不问出处的豪迈举动。

退伍回到老家,三天两头聚会,或与老人河边垂钓,总不能“来而不往非礼也”吧,于是开启了买烟抽模式。逢外出办事时,口袋里通常两包烟,好烟只为待人用,差的自己没人时抽抽,所谓的“抽好烟的不花钱,花钱的不抽好烟”。在巢湖,见面掏的是“中华”,请客吃饭桌上摆的是“中华”,饭后一道菜是“中华”,喜宴礼盒里放的也是“中华”,不是中华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出门拎茶杯(比的是好茶叶),散的是中华烟”,表面感觉巢湖人好有钱,实则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零年,在外企做主管时,一天至少一包,办公室整天烟雾缭绕,烟灰四散,新买的上衣、裤子总会留下抽烟的“罪证”,大大小小的窟窿,甚至连鞋面也未能幸免烧个洞,鞋带被烧断,气的老婆不再为我买衣买鞋,一切自理。

平时写材料、写文章,香烟成了精神支柱,这是思考的方式,灵感的乍泄吗?一根接一根,文章没写完,烟没了。早上积痰卡喉、干呕胸闷,于是尝试着戒烟,不买烟不接烟,一个月时间硬是没抽一根。在一次饭桌上,“烟没有骨头没有卡”、“不抽烟不喝酒活着干嘛”、“抽根把没事”等歪理邪说,没拗过去重蹈覆辙,宣告失败。

二零二零年,体检报告显示肺部阴影(抽烟人都有),半夜常有喘不上气症状。加之这时候香烟全面涨价,十元以下的香烟供应量骤减,且经常断货,要买到指定牌子的烟要跑好几家商店,有几条端几条,老板极不情愿,通常只给部分,留下部分维持老客户。在身体受损、香烟涨价、便宜烟难买诸多因素下,决定再一次戒烟。别人戒烟是扔掉香烟、打火机,我则不然,原先如厕必抽,就在卫生间放上烟和火,伸手可得,虽不流哈喇子但情绪异常烦躁,这时候最能考验人,就看你熬不熬得住。在写材料时,故意在边上放上烟和火机,直面诱惑,激烈斗争,忍!、忍!、忍!最终就是没出手,同事开玩笑说“你这个人不能沾,太狠了!”不狠不行啊,想干成一件事,就要对自己狠点,背水一战,不留余地。

如今,快半年了,支烟未抽,包烟未买,喉嗓无恙,气宽胸畅,省钱健康,对了,还能穿好衣裳,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