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2023/3/5 来源:不详“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在传统的观念中,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大阅读的理念,强调阅读不只是课内,还在课外,既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这就要求每位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把小学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下面就将自己的一点实践总结如下:
一、由兴趣点延伸,提升兴趣
教学《海底世界》之后,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知识了解还是有限,同时对海底的奇异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借机引导他们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等书,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对科学的探求之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已经成功了。
二、由疑点延伸,提升兴趣
学习了《恐龙的灭绝》《活化石》之后,很多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中很多的事物产生了好奇之心,教师可适当引导他们阅读这一方面的书刊,如《《侏罗纪公园》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
三、由写法比较延伸,提升兴趣
同样都是写人经历磨难的,《鲁兵孙漂流记》以及《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都是表达了相似的主题,但写法却不尽相同,让学生尝试将此类作品对比阅读,从而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各种表达形式的不同作用,懂得恰当地选择写作方法为写作内容服务。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由欣赏品味延伸,提升兴趣
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后让学生体会这两首诗里都有对儿童生活的描写,试着找找类似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如《小儿垂钓》《池上》等;同样是写西湖,就可以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林升的《题临安邸》等对比阅读。在学习了黄果树瀑布之后,教师配乐范读叶圣陶的小诗《瀑布》。通过这样的延伸,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语文鉴赏能力和思维表达的能力。
当然,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最重要的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不断扩大学习语文的空间。正如《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如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初春图:刚探出脑袋的小草,已经开了的一朵两朵野花,解冻的小溪,清脆的柳枝,唧唧喳喳的燕子……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带学生到校园里,公园里感悟春的气息,体会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叶圣陶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要有助于“反三”,就应当更好地“举一”,重视教材、用好教材,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不仅需要教材的回归,还需要对教材的超越。使教与学逐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相信每位语文老师能够将学生由课本和课堂引向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会得到更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