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民日报头版关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2024/1/20 来源:不详

什么药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3.html

3月7日,农民日报头版刊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贵州战法”》,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能否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说。   基础设施先行:为农村持续稳定脱贫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过去,这里曾是中国的交通洼地,“喊应声跑断腿”,诉说着当地人出行的艰难;过去,这里曾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人无三分银”的魔咒让世代贵州人抬不起头;过去,这里曾是“眼望哗哗河,有水喝不着”,一条悬崖绝壁上的天渠,讲述着当地人生活的酸楚。   如今,这里的百姓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们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打破了山地制约;这里开凿出一条条穿越大山的隧道,搭建起一座座漫步云端的世界级桥梁,织就了一张大气磅礴的高速路网;这里的百姓念起“山字经”,种下发财林,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贵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修路难。年,贵阳到黄果树公路建成通车,这是贵州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年的最后一天,值得让贵州人铭记,因为贵州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全国第九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如今,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多公里,普通公路更是超过20万公里。   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彻底打通了层峦叠嶂的山地。年贵广高铁开通,贵州省正式进入高铁时代。11个机场,覆盖全省9个市州,贵州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机场分布密度最大的省份。   在打通交通“主动脉”的同时,贵州在疏通“毛细血管”上下了大力气,解决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年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此后,贵州提出把公路修到自然村寨、村民小组,发动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累计建成7.87万公里的通组硬化路,全省近4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都通了硬化路,彻底解决了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直接惠及万农村群众。   与此同时,贵州在全省大兴水利建设,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座,建设多个骨干水源工程,铺设管道多公里,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3%,集中供水率达到91.5%。如今,贵州正在集中精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解决剩余万名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让所有贵州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年起,贵州针对部分农村地区电力保障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不相适应、贫困地区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大力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如今,贵州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7%,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农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更好保障。   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存条件   “一口黑锅,一张床,一间破屋,漏风的墙”,这是83岁彝族老人张正英曾经的家的真实写照。“大大的房子明又亮,就业上学有希望”,这是张正英一家人现在的生活。年9月28日,在废弃旧厂房居住多年的张正英携儿带孙,住进了恒大幸福二村青砖白墙的平方米新房。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张正英一家此前住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那里是中国西部最贫困的山区之一。得益于精准扶贫的易地搬迁政策,一家人走出大山,儿子有了工作,孙子在家门口上了学。   张正英一家生活的改变只是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案例。年底,贵州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枪”,启动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搬迁总规模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90个。   从年6月打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到年11月20日,这场总规模达万、相当于3个冰岛全国总人口的“大迁徙”顺利完成。随着这盘“大棋”落子布局,接下来就要让棋“活”起来,从“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让搬迁移民实现从“客人”到“主人”的转变。   搬迁群众入住后,贵州着力把工作重心转向后续扶持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五个体系”,即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继续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将安置点建成搬迁群众的幸福家园。   “我们实行一站式办公,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把事情办好。”黔西南州册亨县百口乡党委书记罗朝康说,百口整乡搬迁安置点设有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综治警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还配套建设了“青春课堂”“银发课堂”、幼儿园、便利超市、休闲广场等。   通过“五个体系”,贵州有效解决搬迁群众遇到的各种生产生活问题,保证每户家庭有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据随机入户抽查,搬迁群众对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达99.5%,对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达99%,对住房的满意度达98.3%,对就业脱贫措施的满意度达97.9%。   农村产业革命:为持续稳定脱贫构建牢固的产业支撑   脱贫攻坚,群众增收是“硬核”。   ,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更是一个希望的年份。   在贵州脱贫攻坚最新“战法”里,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奋力夺取“两个胜利”,是喜尝产业革命硕果后的又一次全新启程。   孙志刚认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靠传统的、常规的办法来抓农业结构调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带有革命性的举措促使其全面变革。   靠“一根竹”走出深山,“一根草”点石成金,“一只鸡”“一条鱼”补齐受益短板的赤水市,靠发展特色产业在贵州省率先脱贫。“通过多年努力,赤水市已累计发展商品竹林85万亩、金钗石斛9.1万亩,年出栏乌骨鸡万羽,生态鱼养殖1.5万亩,直接带动两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   年年初,贵州在全省发起一场深刻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推行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八要素”,大面积、大幅度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养殖等高效特色产业。   年年初,贵州明确12位省级领导领衔,在全国聘请7位院士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在省内组织专家团队,采取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推进方案的措施,系统推进茶叶、水果、辣椒等12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如今,桐梓的方竹笋、安龙的食用菌、湄潭的茶叶、播州的辣椒、岑巩的林下经济……贵州各地用一个又一个的生动实践证明,只有超常规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深入落实“八要素”,推动“六个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才能为脱贫攻坚“增亮色”。     “把年作为贵州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奋力夺取决胜之年的全面胜利,让贵州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历史性解决!”孙志刚说。

肖克刘久锋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刘思博

编审晏海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