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黄果树旅游区篇

2023/1/10 来源:不详

“来黄果树旅游,有一万种理由。”这是很多来自全世界游客的内心独白。

而这一万种理由的背后,是黄果树旅游区一万次奋进的脚步。

从一个5A级景区到坐拥两处国家级5A级景区;从白天游览黄果树大瀑布到晚上夜游体验实景光影盛宴;从排队检票进景区到几秒钟刷脸进景区……10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黄果树旅游区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后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累计引进项目个,旅游产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一幅天蓝水清、景美业丰的画卷徐徐铺展。

全域旅游构建黄果树旅游生态圈

每年一到旅游旺季,黄果树旅游区匠庐·村晓、匠庐·阅山、尧珈·凡舍等数十家高端民宿和各类酒店几乎头条客满,一房难求。

从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景区两张5A景区“王牌”到周边旅游项目如直升飞机空中游览、坝陵河高空蹦极、高空秋千等极限运动项目,再到石头寨村、桃子村、下苑村玫瑰爱情湾等乡村休闲避暑旅游示范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十四五”全省个高质量精品旅游建设提升景区,黄果树景区是全省、全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山水瀑布中戏水观景,在沃野田园体验农趣,在古村名镇寻古探幽……在黄果树旅游区,高品质民宿旅居等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乡村特色更为鲜明,给游客带来了更多获得感。

在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内,清澈见底的河流,蜿蜒的木栈道向远处延伸,河道两旁各类花草映着一轮红日西下,构成一幅亲近自然的优美画卷。

不仅是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近三年,黄果树旅游区为更好应对旅游高峰期游客引流,以黄果树景区为龙头,带动周边越来越多新景区、新景点发展。

近年来,安顺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黄果树景区提质扩容和精品建设提升工作,明确提出开通黄果树景区南大门来联动周边景区景点共同发展,增强游客体验感,加快推进全市由旅游观光目的地到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转变,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经济活力,带动周边旅游新业态链条高质量发展。

通过围绕“天下黄果树﹒世界度假村”的目标,黄果树旅游区依托自然资源丰富和游客聚集的禀赋优势,紧扣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黄果树景区和龙宫景区两个国家5A级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全域旅游体系,实现了旅游与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富民增收。 

打造全域旅游,是黄果树旅游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行动,也是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底色的必然选择。

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果树旅游区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摆在突出位置,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经济增速,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组建黄果树、龙宫、屯堡景区的大旅游区管理机构,构建大景区格局。整合30余个职能部门设立十个大部制,将过去的“小景区、大政府”转变为“大景区、小政府”的扁平化管理体制。

探索推广夜经济增长模式,被评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举办一届汽车拉力赛、三届黄果节、四届生态文明论坛、四届国际啤酒节、五届半程马拉松赛、六届低空跳伞、十届油菜花旅游节,与维多利亚、尼亚加拉等8个最具影响力的瀑布缔结“国际瀑布可持续发展联盟”,景区国内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提出“1+4”计划,即建设1个民宿产业示范区和康旅、体旅、农旅、文旅4个集群,被评为贵州省改革优秀案例。除疫情期间外,全区游客数量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实现“井喷式”增长。

垃圾压缩转运站、公共停车位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建设完成G60沪昆高速黄果树收费站、龙宫收费站、花安高速龙宫段及龙宫北收费站,实现镇镇通高速;迎宾大道工程、G国道黄果树段改造工程、省道S龙宫至龙门及S龙宫至乐纪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景区入口工程提级改造顺利完工。农村公路列养率达%,被评为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建管并重,推动城镇品质魅力同步提升。过去十年,黄果树旅游区城乡一体化格局不断形成,常住半年以上城镇人口2.4万人,城镇化率提升到43.16%。积极推广“黄果树+石头寨”等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1+N”镇村联动模式,镇村联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向绿而行 生态风光无限好

冬日的黄果树瀑布,依旧气势磅礴。以往,站在瀑布对面的半边街就可以看到瀑布的大半身,现在却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究其原因,是因为黄果树瀑布周边的自然生态好了,游客只能走近才能一窥全貌。

过去,在黄果树景区旁,自然形成的村落--半边街,因为“人工痕迹过重”给景区造成硬伤,直接影响大瀑布景观。年开始,黄果树启动半边街搬迁工作。历经8年的努力,投资近10亿元,搬迁半边街农民户,余人。随后,投资余万元的半边街生态复绿及景观打造工程开始实施,完成了约5万立方米废渣清运及9万立方米覆土工作;完成道路扩宽改造、排洪管网、给水管网铺设、电力系统安装等工程;完成米沿河观光木栈道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出观果区、观花区、古榕园区、微雨密林区、草坪教堂区、红海桂香区、霞客溶洞区七个景观节点区域。

一直以来,生态是黄果树旅旅游区最宝贵的财富,绿色是黄果树旅游区最耀眼的底色。黄果树旅游区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打好污染防治五大攻坚战,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搬迁移民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黄果树国家公园、龙宫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森林覆盖率;以项目化造林为抓手继续扎实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5%,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打邦河(黄果树)、省控断面桂家河(石头寨)等考核断面优良比例%。

十年来,黄果树旅游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环境优势持续增强,森林铺满景区、绿色遍布乡村、河湖扮靓山川,绘就绿色美好生活的图景。

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珠江防护林三期工程、森林抚育等营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66.31%,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顺利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成功申报全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集聚区,并连续三年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以湿地公园为中心的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形成,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面完成矿山清理整治,水质保持稳定达标,打邦河(黄果树)、省控断面桂家河(石头寨)等考核断面优良比例%。

如今的“黄果树”不仅仅是瀑布,更是占地平方公里的美丽大公园,村寨是各具特色的人文景点,瀑布是镶嵌在这个大公园里的明珠。黄果树旅游集团将瀑布与周边10个苗族特色民族村寨形成有机一体,配套温泉、精品酒店、民俗客栈,打造旅游升级版后,黄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得到全面升级提升,为游客留下了崭新印象。

智慧旅游让游客旅途更舒畅

进入黄果树景区,只需1秒面部识别,在景区智慧调度指挥中心,通过一面智慧管理显示大屏,景区地理标志、自然资源、游客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踪都清晰可以进行监管,方便快速反应和调度。

“我们提前一天预约门票,刷脸很方便啊,几秒钟就可以进入景区了,每一次来都有新变化。”来自贵阳的游客陈女士多次来到黄果树景区旅游,为景区智慧旅游系统点赞。

年,黄果树景区启动提质扩容工作,景区容量提升至“日最大承载量5万人”。

如今,黄果树景区实行全封闭管理,社会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入景区,游客必须选择统一乘坐观光车,才能到达景区入口处。在固定下车点下车后,游客从景区入口进入;景区出口处,游客穿过一条商业街后,到达大瀑布游客服务中心乘车点,通过乘坐观光车返回购票中心,全程人车分离,秩序井然。

在黄果树旅游区,不只是黄果树景区,另一个核心景区——龙宫景区的提质增效工作也稳步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实时监控景区各点位客流情况,在旅游高峰期,及时安排工作人员拉起警戒线,有效、合理的分流、间隔游览,避免聚集。

黄果树、龙宫两个国家级5A级景区扩容升级,智慧旅游的应用也帮助核心景区在旅游高峰期游客引流,带动周边越来越多新景区和新景点的崛起。

在黄果树旅游区,智慧旅游让游客更加惬意的游玩,享受到高品质的观光游玩,休闲乡村游、安顺蜡染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布依石头寨,毗邻花安高速、龙宫风景名胜区的爱情玫瑰湾……黄果树旅游区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发展前景无限。

以旅促农好风景换来“好钱景”

在黄果树旅游区白水镇打翁村黄果种植生态园,绿油油的黄果树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幅生态山林画。

“这一片原来都是荒山荒坡,如今都种上了黄果,全村一共有多亩。”打翁村村支书潘永美告诉记者,黄果的种植,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也给村民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过去一直以来,打翁村因地势较高,发展产业面临着缺水的难题。年以来,在潘永美的带领下,当地群众通过种果树、绿荒山,发展林下经济,如今,一片片果林“摇身一变”为绿色银行,富了群众口袋。

不只是打翁村,在白水镇翁寨村,目前投产的草莓种植大棚30余个,品种多达红颜、九香、彩虹等10余种,吸引大量游客自驾游参与观光采摘,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

水果产业只是黄果树旅游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深化产业革命,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优质水稻”、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建设中国黄果(柑橘)博览园、龙宫玫瑰花爱情湾等项目,形成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点,打造农旅结合示范区。

创新推出“三级坝长制”,以打造亩以上坝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规划,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按照“多彩康养龙宫镇、绿色生态黄果树镇、精品果蔬白水镇”的产业定位,培育发展了生姜、红米、椪柑、枇杷、辣椒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99万亩,建成坝陵河谷枇杷等一批特色精品水果基地。

同时,成功申报了“黄果树黄果”、“龙宫桃子”地理标志农产品,正在积极申报黄果树红米、黄果树小黄姜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开发系列化农副产品,做好白水小黄姜、翁寨草莓、打翁黄果、龙宫桃子、募龙枇杷、盔林红米等农业特色产品规模化种植工作,推动黄果、桃子、草莓、蔬菜等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引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集约生产方式转型,引导传统农业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型。

过去十年,黄果树旅游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抓落实,举全区之力决战脱贫攻坚,3个镇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户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

农村集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含有农、牧、渔类(种养殖类)等“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共93个,村级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涌现出“省级巾帼林基地”等先进典型,“黄果开启致富门的打翁样板”村支部书记潘永美入选贵州省优秀党组织书记,“草莓大棚带动全村奔小康的翁寨模式”入选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编辑胡玉山

二审袁国彬

三审胡丽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