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水的魅力,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水文化

2025/3/25 来源:不详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是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观,能静能动,有刚有柔。静则波澜不惊一碧万顷,动则激流鼎沸浪涌波翻;刚如大浪淘沙席卷而来呼啸而去,柔似平湖秋月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从长江三峡的泡漩翻滚到大海之滨的烟波浩渺,从山间溪流的低吟浅唱到黄果树瀑布的飞珠溅玉,无一不显示着水的神奇与壮丽。水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水的景致与人的灵感相碰撞,可以合成另一种美丽。王勃骋怀于滕王阁的飞阁流丹鹤汀凫渚,从而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苏东坡沉醉于赤壁之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从而描绘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诗情画意;戴叔伦来到兰溪,唐诗里便有了“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清新灵妙;周密雅游西湖,宋词里便有了“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的清绝境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水的澎湃;“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是水的清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水的幽清明静;“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是水的淡泊无争。

诗人们这些奇思清峙的神来之笔,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大自然原始的美赋予了更深刻、更广泛、更灵动的意境,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温婉细腻,有的沉雄浑厚,有的清新雅丽,使人产生一种未识其人先闻其声的向往,感觉到大自然生命的律动。这种看似随意挥洒的美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撷取大自然的精华锤炼成的一道道亘古永存的风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的升华。

一平一仄两个简洁而普通的音节,深深地镶嵌在中国辞海里,似乎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庚,我无从考证,山水,在中国已经驻足了多久?也许我是一个过于传统或民族化的人,我以为,山水之于中国,犹如血脉和生命般不可拆开。设想,我们广袤的古大陆上若没有山之巍巍,水之汤汤,那是何等的憾事?

山水,更可上升为心灵之屏障。古有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今有寻幽百姓,墨客文人,谁不钟情于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够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闲情逸志、沉浮荣辱抑或进退悲欢。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这里变得真实而平淡,最终归于宁静和淡泊。

古哲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上润天,下泽地,其性至灵至坚也。当我们蒙蔽尘埃的心灵在世俗和物欲中迷失方向时,不妨以山水为师、为友、为鉴、为勉,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将山水藏纳于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