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贵州多彩贵州风,大美黔东南交腊

2023/4/20 来源:不详

(本文为游记,不代表史料,引用敬希慎重)作者:李顺骅远方的码头

楔子

交腊位于苗岭主峰雷公山南麓,海拔米。全村不到户,多人,离县城20多公里。

一、到交腊去

公路的触角几年前伸到交腊。在雷山县城羊排村附近攀爬陡峭的公路,有经验的驾驶员会不停按喇叭,路太狭窄且弯道极多,如对面车来,稍有不慎恐会撞车或擦碰。

地势不断升高,风景以蒙太奇般的镜头转换到脚下。苗岭气象万千的丛山峻岭和边村野寨展现眼前。过了一片叫脚散的茶园就到了去交腊中途的苗寨高岩。从高岩村开始向峡谷下行,遇到欧哈河即到交腊。

上2图,去交腊必经高岩苗寨和幽深的高岩大峡谷

二、历史记略

带我去交腊的是土生土长的交腊儿子杨国超。山长水远,到交腊已是中午时分。

上图,带我们去交腊的杨国超是土生土长的交腊人,他的藤编工艺品很有艺术韵味,而他本省就是一篇故事。

谚云,先有交腊,后有老丹江,再有雷山。交腊,苗语发音是交能,估计清雍正年改土归流,官府的人发音不准,在登记造册时把能写成腊。腊就是勤劳的意思。交为源头,交腊就是勤劳人住的源头。在巴拉河流域,凡带有交和脚等汉字标示的地名都含有上游的意思,比如上游的脚猛,脚散,脚高坡,交包,交密等,而带有郎的发音一般都是河流下游,比如下游的郎德,郎利等。

雷山建制始于清雍正七年,设屯堡丹江厅,厅所在地为现在的老丹江村。后因厅城毁于战火,光绪二年迁丹江厅城到肇泰堡,即今雷山县城,其名仍称丹江。至年,因雷公山而得名雷山,置雷山设治局。年改为雷山县。

而交腊有人类居住,至少已经有几百年。

苗族在历史上经5次大迁徙,末次大约在0多年前,一支最主要的部落从湖南湘西武陵源迁徙至广西,又从广西融水溯源都柳江到贵州榕江,最后,主力队伍由榕江迁徙到以雷公山为中心的地区。今天人们把以雷公山为中心包括清水江流域一带区域称为苗疆腹地。

要考证何时有人家到交腊定居相当困难。我们只能推断在不可考的年代有苗族姓杨和余等几户人家来到了交腊。已执掌州政府某部门领导岗位的杨昌智老弟和我说,他的祖先就是从交腊搬迁到县城附近郎当苗寨的。

交腊苗语还叫“掌嘎窝”,据说历史上由大小72座寨子组成,包括2座苗族寨子和70座汉族寨子。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杂居之地。今天,在荒草丛生的密林里,还可以找到石墙、老屋基和石板小路甚至一些残破的砖瓦用具。

大概在明朝后,由于交腊非常偏僻,天高皇帝远,陆续有几户汉族人家为了躲避战乱或者债务和仇杀从外县甚至外省迁来交腊,与当地苗族同胞一起居住。有名有姓的汉族人家有陶,郑,胡,王,龙家等姓氏。今天,在一些老屋基旁还有年年开花结果的梨子树,据说就是这几家前辈栽种的。

上世纪40年代雷山县城建制后,这些汉族人家陆续迁到县城,至今他们都不约而同说自己来自交腊,每逢清明,有的还返回交腊祭祀祖坟。

在中国历史记载里有一个词叫化外之地,指文明地区以外还没有开化的地方。历代统治者认为这些地方政权教化达不到、法律也鞭长莫及。

交腊地处雷山,榕江,剑河,台江四县交界,国民政府统治时,交腊其实就是四不管地区。但是,寨民们日常所需的盐巴和针头线脑总还得到外地购买,于是下榕江柳州或者远至湖南洪江购换物资就成了一道谈之色变的险途。土匪洗劫财物,大多也不留活口,一并把旅人性命处理得不留一丝痕迹。因此,除了不得已的冒险,凡去外地买卖的绝然不敢单人成行。由于历史上曾经有人单独行走被土匪劫杀,后来寨子有人去世,就引申说“木方先刚先”,意思是“去榕江抬盐巴去了”,既是一种避开死亡二字的讳语,也是对那段史实的记载。

有匪患,自然也有应付匪患的手段。在交腊朝格头坳方向的小路上,曾经有一座“龙门客栈”,就是原来交腊姓龙的汉族人家所开,专门供过往客商和老百姓落脚休息。而更为神秘的传说是,这户姓龙的人家原来是吴三桂的一员大将,全家男女武功超群,以一敌十,火炮刀戟冷热兵器均应用自如。在黔东南,流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流落的故事,附会起来,就是作为吴三桂大将的龙家护送陈圆圆到了岑巩县马家寨后,为策安全计,又离开马家寨潜入到更加秘密荒僻的雷公山。假如龙家身份确信无疑,那么,龙家虽然惧怕官府追杀,但是对付几个地方蟊贼大概也绰绰有余。

雷山苗寨大多数为单一的苗族,交腊是雷公山下的偏远之地,却又曾经苗汉杂居,肯定有其历史原因和精彩的故事,拂开历史的烟尘,还可以窥探和还原交腊历史的真实画面。

三、竹子、编织物和造纸

交腊有上万亩竹林。

陪我去交腊的杨国超指着寨子后面有几片竹林告诉我,是这些竹林陪同交腊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岁月。

当地人叫这种竹子叫高山竹。很遗憾,我在诸多平台都查不到“高山竹”的资料。后来杨国超告诉我叫钢竹。

钢竹其性如名。竹竿通直、壁厚、节细、坚韧、光滑、弹性强、密度大、耐腐蚀、不易虫蛀。雷山大多数苗寨种植楠竹,交腊海拔较高,易有大雪和结冰天气,楠竹在冬天难以承受冰雪重压,容易倒折,因此种植钢竹是交腊先民最智慧的选择。同时也是交腊人不畏艰难,遗世独立的精神写照。

竹子在苗族人民乃至长江以南各民族的生活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苗族在几千年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种植水稻和使用农具的主要民族,大迁徙到苗岭后,因地制宜用竹子编织农具成了苗族先民的生存所需和拿手好戏。

交腊就是远近闻名的竹编之乡,是竹编工具集大成的村寨。历史上,交腊人用竹子编织的粪筐,米箩,撮箕,鸟笼,马草箩,鱼罩,晒席,腰箩,背篓,鸡笼,箜箕,簸箕,菜篮,竹斗笠等等,一度成为附近四乡八寨的抢手之物。

上图是雷山苗族妇女常用于装衣裙的竹篮式样

交腊寨子背后那几片竹林为交腊人的生命繁衍,延续香火做出了贡献。据说,这几片竹林并不是自然生长,而是那些最早到交腊开垦的人从外乡带来种植的,可想而知,交腊的先民在遥远年代开发苗岭的艰辛。

在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的理论里,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在人类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制造工具是人类劳动产生、形成和人类社会出现的标志。从某种角度而言,上千年来交腊人用竹编诠释了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

如果说交腊的钢竹是人们带来的外来物种,那么,那些满山满岭的八月竹则是交腊乃至整个雷公山洪荒时代的原始植物。

八月竹纯粹野生,一般见于海拔0至米山地。丛生,杆不高,仅及一人相若,大如手指,小如筷子,因八月竹几乎是实心的,竹杆坚硬笔直,不利于破削竹篾,很少用于编织农具,仅用在编织鸡笼或做田园栅栏等用,更多的还是用来造纸。相传清朝时期苗族张秀眉和杨大六率众起事,义军在雷公山一带与张广泗的清兵周旋,就用八月竹做的箭矢射杀清兵。因此八月竹也叫箭杆竹。

八月竹遍布雷公山岭表沟壑,唯秋季出笋,笋如手指大小,无论爆炒煮汤均美味,是雷山当地著名山珍。

上图是秋季出生的八月笋

八月竹由于杆太细,不能编织用具,更不能用作房屋建筑,基本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但是,在另一个特殊的用途上却大放异彩,那就是造纸。

历史上,从交腊到雷公山顶和翻越格头坳去方祥雀鸟等寨子,必须走一条经过莲花坪的道路。交腊到莲花坪大约十公里。说莲花坪,包括雷山人在内大概知道的不多,而说矿泉水厂或者仙女塘,就无人不知了。

在雷公山海拔米处的半山腰距离县城27公里处,有九座小山峰如莲花盛开。人们把这自然形成的地方称为莲花坪。莲花坪面积近百亩,坪子长着茂密的修竹,所以莲花坪也叫翠竹坪。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坪子穿越而过,在翠竹坪下方形成一泓山塘,人们称为仙女塘。

翠竹坪的竹子很特别,竹篾韧性强,附近苗寨的篾匠用来编织苗族姑娘银饰绣花用的花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苗族姑娘出嫁或走客都喜欢手提这种花篮盛放衣物。当地苗族把翠竹坪叫做“者和希”,苗语意为造纸的地方。据考证,由于在仙女塘有种植的毛竹和满山遍野的八月竹,过去这里曾居住许多人家,就利用丰富的竹子资源专门从事造纸业,所用竹子制造的夹纸、皮纸和祭奠用的冥纸等,不仅销售附近村寨,还远销至榕江剑河台江等外县,现在的仙女塘位置就是当年的造纸作坊。

四、草坡,老虎和狗熊

无论是原始森林,竹林,沟涧,瀑布,青草,野花,交腊的生态保存得极好。

交腊寨子背后有一大片草坡,草坡不仅长着春绿冬枯的巴茅草,也长有渐行渐远的故事。

发源于雷公山的巴拉河流经雷山,凯里,台江三个县市,自古以来,巴拉河流域每座苗寨几乎都沿袭一个古老节日叫鼓藏节。鼓藏节每逢13年过一次,寨子的人杀猪烹牛,走亲访友,唱歌跳舞,饮酒作乐,祭祀祖先,历一个多月,庄严隆重和古老神秘世所罕见。节日期间,人们会把秘藏在山洞或者阁楼上的铜鼓抬出来敲击,用意是唤醒沉睡的祖先醒来和人们一起欢度鼓藏节,也可以说,敲打铜鼓是鼓藏节一项必须的仪式。

交腊是巴拉河主要源头,也可以说是巴拉河开始的第一座苗寨。奇怪的是,交腊虽然年年过鼓藏节,但是却不像其它苗寨敲打铜鼓。

相传有一年鼓藏节,由于交腊人对祖先追思的情感过于浓烈,敲击铜鼓力度过猛,竟然把铜鼓敲破了,据说那破鼓的嘣嘣声很像老虎吼叫,匿藏在寨子背后草坡里的老虎听到了迅速窜出,兽行发作,一下子吃掉几个大人孩子……从那以后,交腊人把铜鼓藏在一个叫“嘎仔略”的洞里,至今未取出,在鼓藏节里再也听不到铜鼓声。

这显然是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故事,我也无法判断它是否有科学常识的支撑。但我们似乎不必深究它的真实性,交腊苗寨曾经在鼓藏节敲铜鼓后来又放弃了确是史实。

我曾在非洲纳米比亚野生动物园看到,大型猫科动物如老虎狮子豹子等都喜欢生活在草地草坡而不是森林和比较陡峭的山地。这是由于在草坡里草地里容易藏匿,行动快捷,容易捕捉猎物。从这一点来说,交腊草坡历史上有老虎是可信的。

当然,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

由于有老虎和大型野兽出没,过去交腊每家都有火铳枪随时对付野兽袭击。后来随着治安需要,这些火铳枪才被政府悉数收缴。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寨民安放在草坡上的铁夹夹住了一只老虎,虎啸声震山岳,几个寨民带着猎狗循声追击,谁知老虎力量太大,脚上带伤仍拖着铁夹一路狂奔,寨民翻山越岭紧追不舍,老虎最终精疲力竭,被寨民赶上,补几枪彻底毙命。寨民们抬着老虎回寨分而啖之,全寨男女老少欢呼雀跃,场面无异于拿破仑凯旋。

“听老人说,老虎肉特别难吃,又硬又酸,腥味特别重,说不出那种味道”。杨国超对我说。还拿出手机里的一张照片给我看。那是当时一个寨民留下的一只老虎爪,做成了一枚精致的工艺品,大致是给孩子挂在身上辟邪。如下图。

除了老虎,交腊一带的黑熊就更多了。老虎至今还未重现江湖,但在相隔30多年已有黑熊出没。黑熊也叫狗熊,是熊的一种。体型比棕熊稍小,擅长上树和游泳。喜欢在海拔0到0米的山林生活,黑熊还经常在沟涧和梯田旁抓鱼吃。

却说60多年前,下了几天大雨,山溪水量陡涨。交腊村民连续两三个晚上听到有黑熊在溪水边嚎叫,有经验的村民们断定可能有黑熊被铁夹夹住,才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

这条溪水叫欧节免,两个交腊人以为会有一顿大餐,在听到黑熊嚎叫两三天后,朝声音方向找去。

终于看到了溪水边的黑熊,谁知那只黑熊并没有被铁夹夹住,看到人后愤怒朝两个人猛烈攻击,两个村民落荒而逃……这个故事我没有听完,两个村民的命运最终如何无法确认。

原来这是一只母熊,带着牠的熊崽过河,河水太大熊崽被水冲走,失子之痛难以平复,母熊在河边日夜伤心哭泣,也许黑熊看到人后把愤怒和悲伤转移到人的身上,才愤怒袭击那两个村民。

今天,在保护地球环境和爱护野生动物的文明背景下,这个故事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也许会教育后来的孩子们,野生动物也具有灵性,牠们有权利和人类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有权利与人类一起和睦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五、瀑布之乡的秘境风光

去交腊,公路绕到寨子上方,可一览交腊的地势。雷公山主峰延伸的山脉呈圆形张开双臂,犹如一只大锅,交腊就在锅底位置。

如果抬高视线,则看到欧哈河流向远方有一个豁口,面对豁口,又感觉交腊像一张太师椅,每天看西山的瑰丽的日落。

环顾寨子四周的山峰,虽然视野看不到,但如果用透视的方式,可以知道山峰从东到西排列的苗寨依次为乌东,雀鸟,格头,毛坪,桥洛,苦李冲,干阁,高岩,水溪,莲花等。

交腊的气候非常奇特,进入冬季,山下县城还未感觉寒冷,交腊却已万壑冰封,银装素裹。当山下大雪纷飞,滴水成冰时,交腊却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

更奇怪的是交腊寨子从来没有大雾。沟谷里一片雾海或者周围的山峦大雾弥漫,唯交腊寨子阳光灿烂。

由于雷公山巨大的落差,交腊还是一个瀑布群的寨子。在交腊苗寨能清楚看到一条银链似的瀑布,瀑布高达80余米,是雷公山地区海拔最高的瀑布。远远望去,瀑布从海拔多米的坡顶上顺着峭壁分两级直泻而下,近看瀑布声震如雷,气势如虹,远望则像一袭新娘面纱,仙气飘渺。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瀑布都叫新娘面纱瀑布,我想把面纱二字去掉,干脆把眼前这处瀑布叫“苗族新娘瀑布”。

杨国超带我们去寨子下方的一处瀑布。行文至此我不知道那个瀑布的名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