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贵州江界河上,建起一座几代人梦想
2023/8/7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转自:多彩贵州网
乌江是贵州的一条大江。流经瓮安县时它有了属于当地特色的地名,叫江界河。
江界河两岸山势险峻,尤其是在震天洞峡谷地段,两岸岩壁如刀劈斧砍,河道狭窄处不过二十米,江水湍急,水势汹涌,其咆哮之势,如战鼓雷鸣、万马奔腾,故被称为乌江天险。
江界河“乌江天险”石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神仙也有心无力
从盘古开天以来,凡从江界河前往彼岸,跨过天险的办法只有两条,要么依靠木船摆渡过江,要么乘竹筏过江,再无其他途径可以到达彼岸。
在江界河上架一座桥梁,是江界河两岸民众世世代代的梦想。在那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年代,不少人出于对桥的强烈期盼,一度把对江界河上架设桥梁的向往,赋以丰富的想象,将希望寄托于像张三丰之类的神仙身上。
故事就这样代代相传——
道人张三丰在福泉修道期间,常到江界河一带云游,他在听了两岸百姓备受乌江阻隔之苦、过江之难的诉说后,为民化难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决定用自己的道法在滔滔乌江之上修建一座石桥,以解民众因乌江天险的阻隔而造成的过江之难。
张三丰哪怕有神功在身,有点石成金的神力,有呼风唤雨的神能,他要想在乌江上造一座石拱桥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也需要精心准备。
桥址确定后,张三丰连续几个晚上马不停蹄地到离江界河三十多里外的南岸去赶修桥梁的料石。第一批和第二批料石都很顺利地被他赶到了江边,不料在赶第三批也就是最后一批料石时,遇到了一个妇人。张三丰是仙人,他在作法的时候,最怕的是遇到凡人,尤其是凡间的妇人。
那是一个夜黑风清的深夜。正在山道上赶石料的张三丰,突然看见一个妇人迎面朝自己走来。张三丰只得赶忙闪身躲到一棵大树的后面躲避,心里希望妇人尽快走远,然后好继续赶石。谁知,那个妇人不但没有走远,相反径直朝他藏身的大树走来。走到树下后,一屁股坐在了山石上歇息。
看妇人的样子,一时半会根本没有要走开的意思。张三丰一时急得满头大汗,只好抱着侥幸心理现身出来,灵机一动,主动与妇人打招呼道:“大嫂,你从前面来,看到了我的羊儿了吗?”
妇人是个老实人,哪里知道其中玄机,便照直回道:“哪有什么羊儿狗儿,只见到一些乱石头。”
妇人的大实话,一语道破天机。张三丰颓然坐到了地上,无限伤感地长叹道:“完了,完了,看来我在江界河是修不成桥了。”
红军抢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纪念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在江界河渡口上游南岸,一块块石头像一排排列队的士兵,从坡腰堆砌至江边。很显然,那是洪水创造的杰作,可当地的百姓却执拗地认为,那是仙人张三丰当年赶来的石料。
无论怎样,传说就是传说,但传说中蕴含了江界河南北两岸民众对桥的渴望;蕴含了修桥之难,哪怕是无所不能的神仙,面对天险也是有心无力。
话说到了年1月2日,由刘伯承直接指挥,耿飚、杨成武率领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江界河渡口发动了抢渡乌江的战斗,工兵连余人冒着枪林弹雨,在滚着浪花的江面上用竹筏、门板架起了一座多米的浮桥,红军大部队通过浮桥成功过江。
据说,这是江界河上架的第一座桥梁,不过是一座紧贴江面的简易浮桥。
波涛汹涌的乌江,它既像一条彩带为贵州山川平添动人心魄的妩媚,又以绝对的无情阻隔着两岸民众的通行。
江界河。(资料图片)
比神仙还厉害
时光荏苒,到了年3月,正当乌江两岸桃花盛开的时候,一支建桥队伍开到了江界河边,他们要完成一个修道成仙的张三丰都无法实现的建桥创举。
江界河大桥的桥址就选在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江界河渡口下游二千米处。江界河大桥启动仪式那天,南北两岸红旗招展,不大的场地上,站满了来自南北两岸的民众。在参加大桥开工典礼的人群中,除了省领导,还有红军老战士,还有当年参加红军强渡乌江的老船工。
置身于江界河大桥开工典礼现场,无论是看热闹的群众,还是老红军、老船工,他们无不觉得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在如此险峻的江界河地段修建大桥,于他们来说,既是祖祖辈辈的梦想,又是望尘莫及的奢望:在天险之地修建跨江大桥,就好比天方夜谭,连神仙张三丰都做不到,难道他们比仙人还厉害吗?
当年,张三丰为建桥预备的石料,如今还静静地卧在江边。风雨已经在它们的身上烙下了陈旧的痕迹,柔软的江水磨去了它们锋利的棱角,它们孤独地守在江边,既目睹了人间过江渡船到达彼岸的欢笑,又看到了多少因翻船而坠入江中的痛心哀号。
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呐喊声、炮弹的嘶鸣声、机枪的吼叫声,还时常在红军老战士们的耳边回响,老红军战士说:“当年过乌江要是有一座桥多好啊!那样不用牺牲那么多战友了。”
江界河大桥建设中。(资料图片)
江界河大桥在无限期待的目光中开工了。
沉寂了多少年的乌江两岸顿时有了机器的轰鸣声,有了汽车鸣笛的喇叭声,有了开山炸石的隆隆炮声,有了上工下工的哨鸣声,还有了播放新闻的广播声……
每天,当太阳从东山冉冉升起的时候,伍家新便来到了江界河大桥施工现场,他习惯性地站立于兀立于江边的岩石上,看翠绿的群山,听咆哮的江水,看工地的变化,他那严肃的面孔便渐渐地舒张开来,自信的脸上便有了笑容,豪迈与激情便涌遍他的全身。
伍家新身材不胖不瘦,虽年近花甲,却精神抖擞的像个年轻小伙。说话办事干脆利索,一点也不显老态,为人既和气又严肃,让人亲切又生畏。
他年从贵州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州桥梁工程大队,也就是他退休前的贵州桥梁建设公司。他在工程大队(桥梁建设公司)一干就是41年,修过很多路,建过很多桥。
可是那些公路桥并没有几座让他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因为那些修建过的桥大多是几十米、上百米的小跨径,并没有修过像江界河这样一跨米的特大桥。
而这种大跨径,当时不说在国内,就是在世界上的同类桥梁中也没有先例。况且这次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建设者,而是江界河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如此殊荣,让他深感荣幸,更觉得机会难得。
修建江界河大桥那年,伍家新已经五十六岁,还有4年就将退休。能够在退休前参与建设一座世界级的大桥,既是修桥人一辈子的荣光与机缘,也是建桥人最圆满的总结。
年,伍家新(右二)在江界河大桥修建现场。(资料图片)
一个懂得珍惜机会的人,一个把荣誉看得至高无上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胸怀大志、心怀理想的人。因而,他的干劲也就比任何人都大。每天清晨,当东边的天际刚刚有了一丝亮色,他就起床;晚上他常常加班到深夜,星光月色都暗淡了他才上床休息。
他说,江界河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当时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综合技术难度位列世界前列,在桥梁桁架结构的关键部位,他们大胆采用了空心节点,既保证了受力要求,又减轻了自重和吊重,仅在结构设计和工艺法的改进上,他们就实现了七项突破与创新。
当时,伍家新虽说是江界河大桥建设指挥部的副指挥长,但因担任指挥长的交通厅潘总工程师太忙,大桥的建设指挥重担基本落到了伍家新身上。
责任与使命驱使着伍家新,他必须做到事无巨细。他每天晚上都要把第二天所有要做的工作考虑周全,并进行量化分工;白天则穿梭于建桥工地,现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江界河大桥所用水泥标号必须是高标号。遵义一家水泥厂按标准为江界河大桥生产出专用水泥后,还专门召开了验收会。当时的验收结果显示,离高标号标准还差一点点。
工厂一名领导说:“差一点点问题不大,你们先用着,我们慢慢提高。”
作为验收组成员的伍家新一脸严肃,当即给予回绝:“我们建的大桥是百年的大工程,世界第一跨径的大拱桥,水泥标号至关重要,来不得一丝马虎。”
水泥厂领导知道伍家新是一个严肃认真且说一不二的人,在原则和规矩面前,他有着不可通融的秉性和脾气。那名领导马上表态说,我们继续攻关,保证生产出江界河大桥需要的高标号水泥。
伍家新翻看当年建桥时的老照片。周娴摄
在江界河大桥施工建设期间,伍家新不仅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而且对参与建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求也很严。碰上雨雪天气,不能施工,就有人打麻将消磨时间。
伍家新得知后,当即命人把打麻将的人员叫到自己的办公帐篷谈话训诫。
伍家新年轻时曾带建筑队援助过老挝,在那段特殊岁月里,他深知从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是在老挝的几年时间里,使他养成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服从管理的过硬作风。
江界河大桥在绝壁中起拱,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进崖壁下的乌江里,就算摔不死,也会被滔滔江水吞没。在凿壁起墩的日子里,伍家新每天都要亲临现场,叮嘱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桥拱吊装组合是桥梁建设最危险、最关键的一环,容不得半点闪失。伍家新每天都是半步不离施工第一现场,生怕出现失误。虽说桥拱吊装,经过了反复计算,也经过了几次模拟试验,不存在技术风险。但他依然时刻保持警惕,生怕哪个环节出现差错,毕竟建如此大跨度的桥梁在贵州是首次,在中国也是首次,而且在深山峡谷里,在滔滔奔流的乌江上,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他每天一大早就赶往起吊现场,检查相关设备,查看吊装情况,叮嘱安全操作。随着桥拱的向前延伸,拱桥像徐缓张开的翅膀,从两端朝江心汇合、聚拢,伍家新每天都处于激动、兴奋和紧张之中,不知道疲倦,也不感到劳累。
如今已成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总工程师的张胜林(左三)在施工项目上考察。(贵州桥梁建设集团供图)
在江界河大桥建设工地,有一个年轻的女技术员,她叫张胜林,年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便作为一线技术员,参与了江界河大桥建设。
那是她第一次到施工现场,为了寻找最佳的设备安装位置,她徒手攀爬高梯,上到大桥的平台上,当她伸头往桥下一看,眼里是万丈深渊,江水发出的阵阵咆哮声,声声入耳。她一时不免害怕,甚至感到恐惧,双腿开始发抖,但她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害怕,勇敢一点,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当她把安装位置选好,从高梯的顶端下到地上,只觉得走路时双腿发软,怦怦乱跳的心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在江界河大桥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很少,女技术人员更少,张胜林一个人承担了工程测量、质检等多项工作。从底模制作、施工放样到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再到浇筑混凝土、构件安装,每个工艺工序,她都得按施工要求到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亲自监督。
随着大桥建成通车的日期临近,张胜林每次站在拱桥一侧的平台上,她都情不自禁地朝对岸望去,那一跨过江的江界河大桥的宏伟气势,让她深深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尤其是当她走到宽阔的桥面上,看到乌江两岸的乡亲用扁担挑着瓜果粮食疾步如飞的身影以及那一闪而过的汽车时,一种有功于社会的成就感、幸福感便像潮水一样涌便全身。
江界河大桥的顺利通车,给予了张胜林巨大信心,开启了张胜林的梦想之门,开启了她修路架桥的人生征程。
江界河大桥。(资料图片)
梦想变成现实
一座雄居世界第一的江界河大桥高高耸立于江界河上。山峦之中,震天洞峡谷之间,大跨度的桁式组合拱桥,好似一弯半月悬于南北两岸。
人立于河谷,抬首看桥,桥无一墩,只因墩起于悬崖绝壁,由两套锚固设施,40多个锚固点位,嵌入基岩8至10米,将桥梁基础和地基牢固连成一体。
拱座上的主柱,高55米,采用悬挂模板支架现浇,像两座雄伟的独立建筑,傲然挺立在乌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桥面至最低水面米,主孔跨径米,大桥全长米,宽13.4米。
在同类桥梁中,江界河大桥在当时以大跨度雄居世界第一,堪称天下第一桥。它的建成,宣告了桁式桥梁新的世界纪录在贵州诞生。
年10月国庆节前夕,大桥建成正式通车,天堑变成通途。从此,无论是从瓮安到遵义,还是从细沙水到珠场,都不用再走盘山公路下到沟底,再乘船摆渡过河,时间由过去两个多小时到现在仅用几分钟便跨江而过。
多少年、多少代人的期盼与梦想终成现实。
江界河大桥。(资料图片)
当年从瓮安草堂参加红军并参与了强渡乌江战斗的陈靖老将军,当时正好在遵义,听到瓮安老家江界河大桥通车的消息后欣喜万分,立即驱车前往现场。
看到梦想中的江界河大桥,老将军先是步行走了一个来回,然后又开车转了一个来回,连声夸赞说:“走在桥上就像做梦一样,家乡人民真是了不得,法力无边的神仙张三丰都没有法子在江界河上修一座桥,家乡人民不用一块石头、一块木料就建起了这么高、这么长的大桥,这比神仙厉害百倍、千倍,甚至是万倍!”
心潮澎湃的老将军当即挥毫泼墨写下《红军渡口桥》一诗:“武夷西来远征遥,赣江狂潮,湘江狂潮,血雨染战袍。谁将天堑化为廊,长征英豪。而今英豪,继铸世界第一桥!”
当年担任江界河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退休前担任贵州桥梁公司书记的伍家新,至今仍收藏着两样东西,第一个是江界河大桥的获奖证书及相关资料,第二个就是陈靖老将军赠送的《红军渡口桥》书法作品。伍家新说,修了一辈子的路,建了一辈子的桥,唯有江界河大桥值得永远珍藏。
伍家新展示当年陈靖老将军赠与江界河大桥工程指挥部的书法作品。刘悦摄
江界河大桥设计构思新颖独特,造型雄伟壮观,工艺巧妙简便,于年11月初通过初验。年8月26日至28日,以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杨盛福为主任委员的验收委员会汇集国内数名著名桥梁专家在贵阳听取汇报,并亲临江界河大桥实地查看。综合各种情况后评定:大桥工程质量评分为96.8分,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江界河大桥以其独特的创新成果、坚固安全的实用价值,造型独特的美观设计,一举获得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优工程)以及首届“詹天佑大奖”等一系列奖项。
江界河大桥不仅在贵州桥梁界拔得头筹,而且具有开先河之功,既是成果的证明,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江界河大桥的价值,在于它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的通行,结束了乌江靠摆渡过江的历史;在于为革命瓮安老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这些也是以伍家新为代表的桥梁建设者实干苦干的初心。当然,让伍家新最为欣慰的是,通过江界河大桥的建设,他们的建桥队伍得到了锻炼,贵州桥梁公司也因此能够走出贵州大山,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竖起了“贵州桥梁”建设的大旗,先后承建了珠海前山大桥、南海山西大桥、广州丫髻大桥、新光大桥等一座座中国地标性大桥,既奠定了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在中国造桥领域的“江湖地位”,又为日后的贵州桥梁建设夯实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的成功实践,江界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的顺利通车,在路桥建设上敢为人先取得的创新成果,抱得系列大奖的喜人业绩,无不体现了贵州改革发展的新收获。
(节选自《人间飞虹》)
作者:钟法权
一审:叶力
二审:王琳
三审: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