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之上,贵州旅游别样精彩天眼新闻
2023/5/21 来源:不详贵州,在占国土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上,“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里有享誉世界的山地美景——
10月23日,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团团长、阿曼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萨阿迪在参观黄果树景区之后大赞:“黄果树瀑布景色非常优美,贵州在旅游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还会再来贵州,来欣赏这个世界级别的美景。”
(从江加榜梯田美景 莫晓树 摄)
这里有醉倒四海的山地风情——
年1月,美国《纽约时报》在全世界浩若星海的旅游目的地中精挑细选,珍而重之地告诉世界旅游爱好者:贵州的苗寨和侗寨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是年全球最值得到访旅游目的地之一。
这里有扬名天下的山地文化——
海龙屯矗立在龙岩山巅,记录着土司王国的兴衰。年,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海龙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沉睡多年的土司古城堡,聚焦起全球 )
年6月到9月,贵州接待来黔避暑游客.77万人次,实现避暑旅游收入.3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1.8%、49.9%。这组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贵州山地气候的吸引力。
年至年,贵州连续三年开展避暑度假旅游营销活动,提高了贵州避暑旅游知名度。“中国凉都”六盘水、“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安顺、“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全省各地纷纷加大对山地气候资源的挖掘力度,上下齐心,引爆了入黔避暑旅游市场,成功将山地气候优势转变成为经济收入。
年暑期,贵州在两个月内接待游客2.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以上。
大河涨水小河满。贵州山地旅游风生水起,桐梓县的避暑旅游也迎来丰收。仅年夏天,在桐梓长住2个月以上的重庆避暑游客就达30万人以上,为当地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近2万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0.4万人就业,带动周边1.2万个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山地运动促进旅游升级
怎样创新旅游产品?
如何才能增强游客体验感?
近年来,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下,贵州旅游业界耕耘者同题作文,苦寻答案。
(六盘水野玉海健身步道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年开始,贵州在举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同时,举办户外运动大会,促进山地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
中国·贵州安顺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挑战赛、牂牁江国际滑翔伞邀请赛,中国贵州遵义娄山关、海龙屯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多彩贵州”环万峰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等体育赛事,让业界看到了旅游与体育携手的精彩,给贵州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开阳县猴耳天坑景区,把户外运动植入山地美景。让原本“门前冷落”的冷门景区成功逆袭,红遍网络。
年7月,猴耳天坑“超级大秋千”首次试运营。40天时间里接待了近名游客体验,在抖音平台获得超过2亿次播放量。网友在相关视频下铺天盖地的发问,“怎么去啊?”“怎么预约?”“咨询电话多少?”……
在水上扁带、垂直速降、飞拉达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共同发力之下,猴耳天坑景区的留客时间从2.5小时提升至1天,游客人均消费从原来的40元左右,提升至元左右。
在抖音官方年1月发布的《县域景点数据报告》中,猴耳天坑凭借“超级大秋千”项目带来的人气,跻身“抖音十强县域景点”。
(盘州乌蒙大草原风光 彭仲恭摄)
六盘水将“山地旅游 体育”这一模式演绎得更加纯熟。年以来,六盘水通过举办各种山地体育赛事,每年至少吸引近10万名外地选手参赛。因这些活动带动走进六盘水的游客,超过了万人次。
陈江,广东翔丰国际旅行社贵州市场负责人,经营贵州市场十年有余,把贵州旅游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山地旅游 户外运动让贵州’动’起来了。游客可以去施秉杉木河漂流,可以去万峰湖野钓,可以参加六盘水的马拉松,可以去兴仁滑草,可以去赤水河谷骑行……贵州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按照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的战略布局,贵州拟在年前完成5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活动的构建。山地户外运动与贵州旅游的携手合奏,值得期待。
山地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认为,山地旅游是开发扶贫的良方,尤其是在贵州这样山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事实上,山地旅游的减贫功能,早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得到证实——
本世纪初,坦桑尼亚的徒步旅行每年为当地提供个导游、个厨师和1万个搬运工的工作岗位;每一个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游客,为当地国民经济的平均贡献达到美元。
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闭幕式上,《国际山地旅游减贫宣言》正式发布。宣言指出,山地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的重要领域,也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山地旅游是创造体面就业、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减贫是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和美好愿景。
(在草海里越冬的黑颈鹤和斑头雁杨文斌 摄)
宣言倡议,要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等山地旅游形式,推动山地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贫困人口扩展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
这些,在贵州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年以来,黔西南州陆续投入余亿元,建设山地旅游项目个,山地旅游产业不断壮大。黔西南州接待游客人次从年的.68万人次增加至年的.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01亿元上升到.01亿元,年均增速达30%以上。目前,山地旅游业已累计带动黔西南州7.32万贫困人口脱贫。
近年来,贵州持续大力实施山地旅游扶贫,印发了《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探索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景区带村、能人带户、项目带人的乡村旅游“三带”模式,合作社 农户、公司 农户、大数据 农户的乡村旅游“三加”发展模式。
山地美景,成为汇聚人气、吸纳财气的聚宝盆、摇钱树。年以来,全省通过旅游扶贫累计带动89万人脱贫。
发展旅游扶贫,山地贵州成绩斐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山地旅游大有可为。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清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见习记者/向秋樾
编审/李缨 张齐